我国是世界上兔业生产、消费与出口大国,养兔历史悠久,不少地方也有消费兔肉的习惯。近几年来,有的企业兴建了现代化兔肉加工厂,引进了成熟技术加工了系列风味熟制品,获得了消费者青睐。但是,我国的兔肉加工业在肉类工业中还只是一支年轻的生力军,因此,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开发能力不足。具体表现在:我国兔肉食品行业生产集中度不高,产业链的关联性不强,小企业多,大企业少,技术装备不强,科技含量低;兔肉加工业的综合利用(特别是兔血、内脏等)是一个薄弱环节,加工业附加值低;缺乏严格的行业管理;污染(农残、药残等)影响兔肉质量。
要拓展消费渠道,提高消费水平,笔者认为要实现产品加工从单一到系列、由粗到精,朝着丰富、营养、安全、方便、适销对路的方向发展,还应继续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持续加大科学宣传,扩大消费者对兔肉营养特性的认知度
我国人均占有兔肉仅七~八两,吃兔肉的人少,吃猪肉的人多,对兔肉的营养认知度低。从营养角度说,兔肉与猪、牛、羊、鸡肉比较,具有“五高”(高蛋白质、高赖氨酸、高钙、高磷脂、高消化率)和“三低”(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的营养特点。笔者认为,兔界同仁还需要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宣传提高消费者认知度。最近,成都搞了一个“吃兔头比赛”的活动效果很好。在四川,凡是在餐厅招待客人的最后一道压台菜是兔头,一人一副一次性手套,一人啃一个兔头!在四川招待客人时,兔肉是对贵客的尊重,是一种时尚!
二、立足国内市场是我们推动消费的立足之本
我国是世界兔肉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但基于人均占有兔肉总量和消费量不足500克和兔肉年出口量不足总量的3%的状况,我们的兔肉消费市场应立足国内市场,逐步开拓国际市场。要开拓国内市场,一是要发展安全、营养、卫生、美味、方便的兔肉制品,预计通过大量的宣传、促销,在三至五年内,达到人均消费一只兔是有信心的。二是要以兔肉冷却肉(冰鲜兔)逐步取代兔鲜肉、兔冻肉。冰鲜兔肉鲜嫩味美、节省能源,30年前发达国家已推广普及,总量达60%以上,而我国肉类加工才刚起步。冰鲜兔不仅能保障消费者吃上干净、卫生、营养的放心肉,还将改变沿袭至今落后的挂扇卖肉、肉案割肉的原始销售方式。三是开拓农村市场。随着新农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村将逐步成为兔肉消费的主要群体,而且在农村有许多传统的兔肉烹制方法和加工方法,只要启动了农村,在三五年内,实现人均消费一只兔也是有信心的!到那时,我国的兔肉产量需翻3~5番才能满足市场需求,中国的兔业产业化将出现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三、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兔肉加工的科技含量,发展传统兔肉制品
在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要以质量、诚信、品牌来实现营销的目标。要创立、形成兔肉的品牌必须要建立持之以恒的信誉,要以质量为生命,创新为动力,提高科技含量,逐步形成企业的品牌。传统的风味肉制品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的制作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具有色、香、味、形俱佳的特色。虽然这些产品是作坊式手工操作,但其工艺配方多系家庭祖传秘方,只要认真总结、提升、创新,兔肉加工科技人员不断寻求和探索肉制品的现代化改良与创新,研究完善配方、制作、包装和贮存等方面的新技术,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先进技术相结合,在保持传统风味基础上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
四、加强兔肉食品链、产业化链和冷链的建设,确保兔肉原材料的产品质量
兔肉的食品链建设从养殖、生产、贮藏、流通、消费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而消费是大家对生产成果的共享!这中间包含有兔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链;原料生产、粗加工、制成品的加工链:种兔养殖、推广、商品生产的良种繁推广链。我国当前的兔肉消费90%以上均系鲜、冻兔消费,熟制品生产消费不到1%。大量的兔肉需要贮藏、运输至零售店、销售点,这就需要冷链条件作保证。当前,农贸市场到处摆摊宰杀活兔,未经检疫,血、杂污染环境,必须逐步规范统一定点宰杀。冰鲜兔肉生产就是经检疫、待宰、屠宰(皮、血处理)、净膛(内脏处理)、预冷、分割包装、冰鲜贮藏的卫生、安全、放心兔肉,无论超市销售或进入工厂化加工均确保了兔肉原材料质量与卫生安全,如果匹配调味料和兔肉制做烹调方法销售,必将大大拓展兔肉消费渠道和提高消费水平。
五、切实作好兔肉制品的质量控制,确保消费者吃上安全肉、放心肉
无论是兔肉的原材料生产还是工业化加工制成品,均需要广泛采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HACCP就是通过对食品加工过程的关链环节实施有效的监控,从而将食品安全卫生危害消除或降低至安全的水平。它是目前世界上极为关注的一种食品安全卫生监督管理方式。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原来只限用于食品厂,近年来已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