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宗在全国兔业交流大会上看到裘皮服装倍受欢迎,且售价很高,于是便加入了兔皮流通商的行列。在王永祥的《中国兔业》内刊提供的信息指导下,他常年流动在全国各地收购兔皮。一张兔皮净赚5元,几年下来,李建宗就靠小小的兔皮盖起了两座别墅,而且还带动自己的亲戚、乡邻都成了兔皮流通商……
不赚“倒人之富”
23年来,我国兔业由零星分散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特别是獭兔业已成为一个亮点,每年出口獭兔皮400多万张。眼看着兔肉、兔皮、兔商品被串成了一条“珍珠链”,王永祥打心眼里高兴。
“我搞兔业不是为了自己致富,而是为了把它发展成一个产业。”他说,当初搞兔业时,自己是一名国家干部,现在退休了,他还是一名共产党员。王永祥自己的兔场规模很小,利润也有限,仅仅是为了维持协会各项事务的正常发展,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全国兔业健康发展这个“大蛋糕”上。因为他的理想,就是要把中国的兔业真正发展成一个产业,是为了创造财富,而不是为了靠“炒种”来赚得“倒人之富”。
由于事迹突出,今年3月,王永祥获得了首届北京诚信经纪人提名奖;4月12日,他又获得了“北京市技术经营人才之星”称号。他说,这23年自己过得很充实,在事业上没有失落感,甚至还有些自豪感。因为,这些荣誉,让他深深地感慨自己当初响应国家政策,由一名国家干部变身为支援兔业发展的建设者,这一步没有走错。惟一感到遗憾的,就是自己离开延安到北京后,成了一名流动党员,没有太多机会参加党组织的活动。
“兔爷”的故事讲到这里,记者才真正理解了他把“小兔子”当作“大事业”的真正动力。用王永祥的话说,这动力的真正源泉,就是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作者:郭涛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