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5月,国内肉兔养殖业一路看好,兔产品交易量创近几年市场之最。兔业市场的新格局仍将主导我国今后1—2年的兔业发展。 市场缺口越拉越大。去年以来,欧盟各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对我国兔产品的需求有增无减。2006年,我国出口兔肉将在1.3万—1.4万吨左右,有望比上年增加30%—40%。国内市场兔皮、兔毛、兔肉产品的生产、开发新品迭出,消费领域不断拓宽。按一人一年食用一只肉兔计算,全国就需要增加年产1万只商品兔规模的养殖场13万个。兔产品市场缺口越拉越大,今年1—5月,国内肉兔价位在每公斤11元左右。养兔效益跃居六畜之首,加盟者与日俱增。 人们对“绿色”肉制品的追求推动兔业养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健康意识和科学文化水平随之提高,对“绿色”肉制品的追求越来越迫切。但近些年来,疯牛病、口蹄疫、猪链球菌、禽流感、二恶英、瘦肉精,还有近海鱼类的污染、水产养殖中的滥用激素,使人们谈肉色变。人们强烈呼吁安全肉。而兔肉恰到好处地成为向人类提供丰富营养的无公害“绿色”食品。 畜禽类空栏(圈)亟待兔业来填补。我国养猪业在经历了今年春节期间的肉价小幅高升后,一直处于下跌状态。据调查,目前自繁自养且技术较好的,每头猪尚有30元—50元的收入空间;购进仔猪饲料的,基本处于保本经营。再看玉米等饲料粮食价格,经过两年多时间的上扬后,已经升至峰点,难以规律性上升。加之近期猪发病率较高,治疗投入相应加大,从而影响养殖效益,近期难以走出周期性低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