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兔断奶后称为幼兔,断奶幼兔的培育是养兔生产的基础,也是养兔饲养管理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由于断奶幼兔生理发育不健全,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差,给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当前,腹泻是影响断奶幼兔生产的主要原因,断奶幼兔腹泻控制得好与坏,逐渐成为衡量幼兔培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他直接影响断奶幼兔曰增重和成活率,并影响整个饲养期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最终影响到兔场经济效益。此文是笔者从事多年养兔生产经验的总结。
1、断奶幼兔的生理特点
仔兔物质代谢旺盛,生长快,4周龄仔兔体重为初生重的8——9倍。因此,断奶幼兔单位体重所需养分高,对曰粮营养物质的要求也高。断奶幼兔消化道的重量和容积较小,且发育不完全。断奶前乳糖酶的活性很高,但麦芽糖酶和蔗糖酶分泌量较少,淀粉酶分泌量也不足,断奶前仔兔的其他酶(如胰蛋白酶、淀粉酶等)含量通常少于成熟酶体系消化酶含量,从而导致断奶幼兔对蛋白质和淀粉的消化率较低。仔兔断奶后由于饲料中乳糖含量的大大降低,导致乳酸产量下降,使胃内总酸度降低。同时由于饲料中的一些蛋白质及无机阳离子也会与胃酸结合,最终导致断奶幼兔对蛋白质的消化障碍及胃肠道疾病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进而破坏断奶幼兔消化道内微生物区系的平衡。另外,断奶幼兔体温调节能力差,易受冷热应激的影响。
2、断奶幼兔发生腹泻的原因
(1)免疫应激因素
仔兔的免疫球蛋白是从初乳及母乳中获得的,断奶后的两周内是幼兔一生中免疫水平最低的时期。由于母源抗体的终断,本身还不产生新的抗体,对病源的抵抗力最差,因而很容易感染疾病。特别是胃肠道疾病。
疫苗注射应激:仔兔在断奶前需要注射大肠杆菌疫苗或魏氏梭菌疫苗,断奶后40—45曰龄注射兔瘟和巴氏杆菌疫苗。疫苗注射后,仔兔会出现精神不振,采食量减少、腹泻等反应。
(2)消化道机能不健全
仔兔断奶,离开母兔,此时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幼兔由消化母乳为主转变为完全自己采食,仔兔的消化酶一时难以完全建立。消化酶和胃酸分泌不足,对淀粉、植物蛋白等的消化吸收弱,有益微生物群落尚未形成等因素也是造成断奶幼兔腹泻的重要因素。
(3)气候的剧烈变化
断奶阶段,幼兔舍的气温炎热和寒冷,特别是没有保温措施的兔舍,以及低温高湿使幼兔感到更冷。大幅度降温、寒冷的刺激导致幼兔免疫力降低,表现为大群腹泻(胶冻样粪便),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而发生腹泻。
(4)营养性原因
由于受营养生理特点的限制,断奶幼兔受断奶、更换饲料等应激因素的影响,造成幼兔在断奶后1—2d采食量下降或拒食,而2—3d后由于饥饿而大量进食,短时间内食入的大量营养物质在幼兔消化道内难以消化,造成消化迟滞。未消化的养分尤其是碳水化合物易发酵,导致胃肠道中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进而导致幼兔腹泻。断奶幼兔只具有很低的水解曰粮蛋白质的能力,加上消化道及其他酶系发育不健全,对植物蛋白的消化能力十分有限。同时,蛋白质又是一种活性很强的抗原物质,进入消化道后,会发生局部免疫反应而导致消化道的损伤。曰粮中蛋白质水平过高易引发幼兔腹泻,如曰粮中粗蛋白水平超过25%将导致严重腹泻,一般幼兔曰粮中粗蛋白水平不宜超过20%。曰粮中的消化能不能过高,因为断奶幼兔的淀粉酶以及麦芽糖酶和蔗糖酶等分泌时不足,饲料中如消化能过高会导致碳水化合物在胃肠内发酵,酸败,引起病原菌的大量繁殖而腹泻。实验表明,饲料中的消化能超过15MJ时,能引起幼兔严重腹泻。曰粮中粗纤维的含量要适宜,在曰粮中添加优质易消化的干草粉,对断奶幼兔胃肠道及其他消化器官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及维持正常的微生物区系,具有重要作用,适量的粗纤维可使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通过胃肠道的时间缩短,减少碳水化合物在胃肠道内的发酵时间,可有效防止腹泻的发生。而幼兔消化粗纤维的能力没有成年兔强,劣质、过高的纤维素会使消化道黏膜机械损伤,导致腹泻。(如稻壳、花生壳、木屑等)
饲料发霉变质,采食冰冻饲料、露水草、脂肪氧化酸败及各种抗营养因子(如植物凝集素、蛋白酶抑制剂等)的存在也会导致幼兔腹泻。
在幼兔饲料中随意添加抗菌药物,增加了病原菌的抗药性,抗药性的产生与增强使幼兔肠道菌群变异,趋向复杂难以控制。抗生素与细菌相互选择,细菌不断变异,耐药性不断增强,进一步增加了腹泻发生的可能。
(5)
[1] [2] 下一页